压铸件的表面缺陷有哪些
时间:2024-05-22 06:42 |
浏览次数:62
压铸件是指通过金属液体经过高压注入到金属模具中,经过短时间内固化成型的金属制品。在压铸过程中,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,有时会出现一些表面缺陷,这些缺陷不仅影响到铸件的外观美观度,还会影响其质量和功能。了解压铸件的表面缺陷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介绍压铸件常见的表面缺陷和其产生的原因。
气孔是指铸件表面上由气体所形成的孔洞。其外观呈现圆形或椭圆形,大小不一,常见于凸台、角角、角头、角座、盲孔等位置。气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
压铸合金中的内含气体:由于铸造合金中含有一定的氧化物和金属残留物,当压力过大时,这些氧化物和残留物会溶解到铸液中,造成气泡的形成。
熔金液中的气体:在液态金属注入模具的过程中,由于熔金液的气密性差,会带入一些空气或其他气体,造成气孔的形成。
模具通气不畅:模具在使用过程中,由于长时间没有清理或维修,可能会出现模具塞孔或通气孔堵塞等情况,导致气体无法顺利排出,进而形成气孔。
砂眼是指铸件表面上的凹陷或孔洞,其外观呈圆形或锥形。砂眼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:
砂芯破裂:在铸件结构中需要设置砂芯的情况下,如果砂芯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当,可能会在铸造过程中出现砂芯破裂,导致砂眼形成。
浇注温度过高:在铸件的浇筑过程中,如果浇注温度过高,会造成砂芯内的砂粒烧结或膨胀,从而形成砂眼。
浇注时间过长:如果铸液在模具中停留的时间过长,会导致砂芯被熔金液浸泡,破坏砂芯的结构,进而形成砂眼。
毛刺是指铸件表面上突出的凹凸不平的尖锐边缘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
模具设计不合理:如果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加工精度不高,会导致铸件表面出现过多的尖锐边缘,形成毛刺。
模具磨损:模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,由于磨损或损坏,可能会出现模具表面不平整的情况,造成铸件表面毛刺。
浇注温度过高:浇注温度过高会导致金属液体在注入模具的过程中流动不均匀,进而产生毛刺。
氧化皮是指铸件表面上氧化后形成的一层薄膜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
铸液中气体含量高:铸液中含有过多的气体,特别是氧气,在高温下会促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,形成氧化皮。
铸液温度过高:铸液在过高的温度下,会加快氧化反应的速度,导致形成氧化皮。
存放时间过长:如果铸件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未加工或放置,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,形成氧化皮。
以上所述只是压铸件表面缺陷的一部分,还有一些其他的表面缺陷,如夹杂、裂纹等等。了解压铸件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,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外观,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。